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做好培养计划中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及成绩评定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指由学校组织或认可的、在常规理论和实践教学以外所开展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学生素质的社会实践、课外学术研究、竞赛及各类活动。
第三条 学生素质拓展是我校人才培养的必修环节,共6个学分,对应192个实践学时。学生累计获得192个实践学时后获得6个学分,方可毕业。
第四条 学生素质拓展环节分为“寒暑期社会实践类”“志愿服务类”“课外活动参与类”“社会工作、荣誉与技能培训类”“竞赛成果类”“劳动教育类”六大类模块,其中“寒暑期社会实践类”“劳动教育类”“志愿服务类”和“课外活动参与类”为必修模块,分别不得少于32、32、10和48个学时。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及成绩评定由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工作小组依托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Pocket University(简称PU)实施。日常项目组织、学分申报和初步审核工作,根据活动类别由教务处、学工处、院团委、体育教研室、分团委等组织该项目或活动的部门或单位负责,学分最终审定由教务处归口。
第六条 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本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实施、审核及报送等工作。
第七条 “课外活动参与类”学时由PU系统自动认定,参加完相关活动即可获得相应学时。其他类别学时通过PU系统提交申报材料,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审核、教务处审定后认定。
第八条 每学期开学后前两周PU系统开放申请功能。学生在PU系统内自行按照要求填写相应信息、提交证明材料,并选择相应职能部门审核。
第九条 学校每学年末将取得素质拓展学分的学生名单及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对学年末未取得学分或累计学分较少者,学校应及时提醒警示,以免影响正常毕业。
第十条 学校在第五学期、第七学期公布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警示学生名单。第七学期结束前,在各单项累计获得实践学时均满足最低要求的前提下,累计获得实践学时达192个(含)以上,获得6个学分,课程成绩计为85分,累计获得实践学时达250个(含)以上,计为95分。
第十一条 第一至第七学期实践学时累计不足192个或某一单项未满足最低实践学时要求的,在补足所差实践学时后,该课程计为合格等级。学生在毕业前仍未获得192个实践学时或各单项未满足最低实践学时要求的,不能获得相应学分,需在最长学习年限内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补修。
第十二条 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依据《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予以处分。
第十三条 如学生出现转专业、编级等学籍异动情况,相应审核和材料备案等工作由异动后二级学院负责,已取得的实践学时正常计算。
第三章 评定标准
第十四条 寒暑期社会实践类
1、寒暑期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寒暑假期间走向社会,以社会调查、见习实习、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咨询辅导等为基本内容的实践活动。每位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且必须修满32个实践学时。
2、寒暑期个人自主实践并完成一篇合格的实践总结(不少于2000字)认定8个实践学时/次;参与立项的院级(二级学院)、校级、省级、国家级社会实践团队并完成一篇合格的实践总结,分别认定16、32、40、48个实践学时/次。每个假期最多认定2个实践项目。
3、寒暑期社会实践中,个人获得校级、省级、全国表彰的,分别认定16、32、40个实践学时;集体受到表彰的,其成员按上述标准减半认定实践学时。同时获得多项表彰的,取最高学时予以认定。
第十五条 志愿服务类
1、志愿服务是指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包括普及文明风尚、送温暖献爱心、公共秩序维护和赛会保障、应急救援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类不得少于10个实践学时。
2、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志愿服务,可以凭相关证明,按活动类型计算实践学时(大型活动志愿者计5个学时/天,日常志愿服务志愿者按照志愿服务小时数相应折算认定)。
3、学生自主参加校外志愿服务,可以凭相关证明,按活动类型计算实践学时(大型活动志愿者计5个学时/天,日常志愿服务志愿者按照志愿服务小时数相应折算认定)。
第十六条 课外活动参与类
1、课外活动参与类分为“人文社科”、“创新创业”、“文化艺术”和“体育竞技”等四个小类。学生在校期间参与通过PU系统发起的相关活动后可获得规定数量的实践学时。在校期间课外活动参与类所获实践学时不得少于48个。
2、学生参加学术讲座,每参加1次可获4个实践学时,64个实践学时封顶,证明材料统一在第七学期开学后前两周进行提交。
3、学生在校期间注册工商企业开展创业实践,并维持运行一年以上,认定64个实践学时。
4、在校期间出国出境或到国内其他高校交换学习三个月以上的,学生本人提供相关材料,经二级学院分团委审核、国际学院会同教务处予以认定。
第十七条 劳动教育类
劳动教育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类不得少于32个实践学时。
第十八条 社会工作、荣誉与技能培训类
1、团支委、班委、院级学生组织干事,团支书、班长、院级学生组织各部负责人、校级学生社团干事,学生兴趣社团负责人、院级学生组织主席团成员、校级学生社团各部负责人、校级学生组织干事,校级学生社团主席团成员、校级学生组织各部负责人,校级学生组织主席团成员,经相关单位考核合格,分别计8、16、32、40、48个实践学时/学年。同一学年兼多职的,按最高学时认定一项。
2、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可获得16个实践学时/次。获得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标兵、三好学生标兵,可获得32个实践学时/次。获得上述奖项相关的市级、省级、国家级荣誉,可另获24、32、40个实践学时/次。
3、所在班团组织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表彰的,时任负责人分别计16、32、40个实践学时/次,骨干成员计8、16、32个实践学时/次。骨干成员数不多于该组织人数的20%。同一类别集体表彰取最高一项在第七学期统一开放权限申报并认定。
4、在大学生艺术团、礼仪队、国旗班、运动队服务期满2年、3年,经相关单位考核合格,分别计24、32个实践学时。
5、在校期间获得各类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每项计相应实践学时。各类专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在第七学期统一开放权限申报,教务处予以认定。
第十九条 竞赛成果类
1、学术科研活动
(1)学生参与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实验室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验收的,第一项目负责人分别计64、96、128个实践学时/项,第二项目负责人为32、64、96个实践学时/项,其他项目组成员为16、32、48个实践学时/项。
(2)学生在校期间在国内一般刊物、国内核心刊物、国际一般刊物、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分别认定64、96、96、128个实践学时/篇,第二作者减半,其他作者按照排名先后在第二作者基础上依次递减8个学时/项给予认定(减完为止)。
(3)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专利,按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三类,第一专利人分别认定36、48、96个实践学时/项,第二专利人减半。专利申请已经受理但未授权的按上述标准减半认定。多名作者申请专利的,按排名先后,在第二专利人的学时基础上,顺序依次递减8个学时/项给予认定(减完为止)。
(4)论文、专利、科技成果等仅对权属单位为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的项目认定实践学时。
2、学科竞赛活动
(1)在校级竞赛中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的,分别计8、16、24、32、48个实践学时/项。
(2)在省部级竞赛中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的,分别计16、32、48、64、96个实践学时/项。
(3)在国家级竞赛中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的,分别计24、48、64、96、128个实践学时/项。
(4)同一学生在同一竞赛的不同级别获奖,取最高级别予以认定。
3、文化艺术竞赛
(1)在校级竞赛中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的,分别计4、16、24、32、40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2个实践学时/次。
(2)在市级竞赛中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的,分别计8、24、32、40、48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4个实践学时/次。
(3)在省级竞赛中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的,分别计16、32、40、48、56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8个实践学时/次。
(4)在全国竞赛中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的,分别计32、48、56、64、72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16个实践学时/次。
(5)在国际竞赛中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的,分别计48、56、64、72、80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32个实践学时/次。
4、体育竞技比赛
(1)在校级竞赛中获得前四至八名、季军、亚军、冠军的,分别计16、24、32、40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2个实践学时/次。
(2)在市级竞赛中获得前四至八名、季军、亚军、冠军的,分别计24、32、40、48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4个实践学时/次。
(3)在省级竞赛中获得前四至八名、季军、亚军、冠军的,分别计32、40、48、56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8个实践学时/次。
(4)在全国竞赛中获得前四至八名、季军、亚军、冠军的,分别计48、56、64、72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16个实践学时/次。
(5)在国际竞赛中获得前四至八名、季军、亚军、冠军的,分别计56、64、72、80个实践学时/次,其他参加者计32个实践学时/次。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未涉及到的事项,参照相关标准执行或提交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工作小组讨论决定。
第二十一条 对于2017年以前入学的学生,按照自主个性化学分认定办法(同2016级学生标准)来认定是否满足毕业条件,由教务处负责审核、审定。
第二十二条 专转本学生不做素质拓展学分要求。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从2020级本科生开始实行,2017级、2018级、2019级本科生按照原办法实行,该办法由教务处、院团委负责解释。
附件: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学生素质拓展学时认定对照表 | |||||||||
类别 | 具体项目 | 考核标准 | 学时 | 认定部门 | 备注 | ||||
一、寒暑期社会实践类 | 社会实践 | 1.院级 | 列项 | 16 | 团委 | 实践学时不得少于32个学时 | |||
2.校级 | 列项/表彰 | 32/16 | |||||||
3.省级 | 列项/表彰 | 40/32 | |||||||
4.国家级 | 列项/表彰 | 48/40 | |||||||
二、志愿服务类 | 校内、外志愿服务
| 凭相关证明材料,按活动类型计算实践学时(大型活动志愿者计5个学时/天,日常志愿服务志愿者按照志愿服务小时数相应折算认定) | 团委 | 实践学时不得少于10个学时 | |||||
三 、 课 外 活 动 参 与 类 | 1.社团巡礼节活动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团委 | 1、学生在校期间参与通过PU系统发起的相关活动后可获得规定数量的实践学时。 | |||
2.校辩论比赛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3.超级演说家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获奖 | 8 | ||||||||
4.科技文化节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5.校园书画摄影大赛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6.迎新晚会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7.校园十佳歌手比赛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获奖 | 8 | ||||||||
8.五四团内表彰活动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9.团校培训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10.“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活动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11.“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系列活动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团委 | |||||
12.毕业晚会 | 校级 | 组织、参与 | 4 | ||||||
13.“宿舍文化节”活动 | 校级 | 组织或获奖 | 8 | ||||||
| 参与 | 4 | |||||||
14. “学生资助”主题教育活动 | 校级 | 组织或获奖 | 8 | 学工处 | |||||
| 参与 | 4 | |||||||
15.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 | 校级 | 组织或获奖 | 8 | ||||||
| 参与 | 4 | |||||||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 | 校级 | 组织或获奖 | 8 | ||||||
| 参与 | 4 | |||||||
17.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活动 | 校级 | 组织 | 8 | ||||||
18.学生表彰大会 | 校级 | 组织 | 8 | ||||||
19.《新生导航》 | 校级 | 编辑、排版 | 8 | 团委 | |||||
20.学术讲座 | 校级 | 参加 | 4 | 教务处 | |||||
四 、 劳 动 教 育 类 | 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参与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 凭相关证明材料,按参与活动类型计算实践学时 | 学工处 | 实践学时不得少于32个学时 | |||||
五 、 社 会 工 作 、 荣 誉 与 技 能 培 训 类 | 1.国家大学生英语水平证书 | 六级/四级 | 合格及以上 | 64/32 | 教务处 |
1、社会工作、荣誉部分按照《学生素质拓展认定管理办法》执行。 | |||
2.参与TOFEL考试/IELTS考试/或其他母语以外语种相同等级的考试 | TOFEL95分(IELTS6.5分及及以上)/TOFEL85分(IELTS6.0分及以上) |
| 64/32 | ||||||
3.全国(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水平证书 | 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 通过 | 64/48/ | ||||||
4.汽车驾驶证 |
| 取得 | 32 | ||||||
5.普通话登记证书 | 二乙及以上 | 取得 | 32 | ||||||
6.思科认证 | 初级CCNA | 取得 | 32 | ||||||
| 中级CCNP | 取得 | 48 |
| 照此表相关项目执行。 | ||||
高级CCIE | 取得 | 64 | |||||||
7.H3C认证 | H3CNE | 取得 | 32 | ||||||
H4CSE | 取得 | 48 | |||||||
H5CTE | 取得 | 64 | |||||||
8.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 教育局考试中心 | 取得 | 32 | ||||||
9.JAVA软件工程师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 取得 | 64 | ||||||
10.互联网应用工程师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 取得 | 64 | ||||||
11.程序员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 | 取得 | 64 | ||||||
12.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 南京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取得 | 64 | ||||||
13.平面设计师 |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 | 取得 | 64 | ||||||
14.CAD |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南京中心 | 取得 | 64 | ||||||
15.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扬州市邗江区财政局 | 取得 | 32 | ||||||
16.中级网络工程师 |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取得 | 32 | ||||||
17.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 取得 | 32 | ||||||
18.SAC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证 | 中国证券业协会 | 取得 | 64 | ||||||
六 、 竞 赛 成 果 类 |
1. 学 术 科 研 类 | 科 研 训 练 | 国家 级 | 第一\二完成人 | 128\96 | 教务处 | 其他各类竞赛未说明项目参照此学时认定表执行。 | ||
其他参与者 | 48 | ||||||||
省 级 | 第一\二完成人 | 96\64 | |||||||
其他参与者 | 32 | ||||||||
校 级 | 第一\二完成人 | 64\32 | |||||||
其他参与者 | 16 | ||||||||
专利 | 外观设计 | 第一作者 | 36 | ||||||
第二作者 | 18 | ||||||||
实用新型 | 第一作者 | 48 | |||||||
第二作者 | 24 | ||||||||
发明专利 | 第一作者 | 96 | |||||||
第二作者 | 48 | ||||||||
论文 | 国内一般刊物 | 第一作者 | 64 | ||||||
第二作者 | 32 | ||||||||
国内核心刊物 | 第一作者 | 96 | |||||||
第二作者 | 48 | ||||||||
国际一般刊物 | 第一作者 | 96 | |||||||
第二作者 | 48 | ||||||||
国际核心刊物 | 第一作者 | 128 | |||||||
第二作者 | 64 | ||||||||
2.学科竞赛活动类 | 学 科 竞 赛 | 国 家 级 | 特等奖 | 128 | 教务处 | ||||
一等奖 | 96 | ||||||||
二等奖 | 64 | ||||||||
三等奖 | 48 | ||||||||
优秀奖 | 24 | ||||||||
省级 | 特等奖 | 96 | |||||||
一等奖 | 64 | ||||||||
二等奖 | 48 | ||||||||
三等奖 | 32 | ||||||||
优秀奖 | 16 | ||||||||
校级 | 特等奖 | 48 | |||||||
一等奖 | 32 | ||||||||
二等奖 | 24 | ||||||||
三等奖 | 16 | ||||||||
优秀奖 | 8 | ||||||||
创 业 类 比 赛 | 国 家 级 | 特等奖 | 96 | 团委 | |||||
一等奖 | 64 | ||||||||
二等奖 | 48 | ||||||||
三等奖 | 32 | ||||||||
优秀奖 | 24 | ||||||||
组织 | 16 | ||||||||
省级、市级 | 特等奖 | 64 | |||||||
一等奖 | 48 | ||||||||
二等奖 | 32 | ||||||||
三等奖 | 24 | ||||||||
优秀奖 | 16 | ||||||||
组织 | 10 | ||||||||
参与 | 10 | ||||||||
3.文化艺术竞赛类 | 校级 以上 学生 艺术 比赛 赛 | 国 际 级 | 特等奖 | 80 | 团委 | ||||
一等奖 | 72 | ||||||||
二等奖 | 64 | ||||||||
三等奖 | 56 | ||||||||
优秀奖 | 48 | ||||||||
其他参与者 | 32 | ||||||||
国 家 级 | 特等奖 | 72 | |||||||
一等奖 | 64 | ||||||||
二等奖 | 56 | ||||||||
三等奖 | 48 | ||||||||
优秀奖 | 32 | ||||||||
其他参与者 | 16 | ||||||||
省级 | 特等奖 | 56 | |||||||
一等奖 | 48 | ||||||||
二等奖 | 40 | ||||||||
三等奖 | 32 | ||||||||
优秀奖 | 16 | ||||||||
其他参与者 | 8 | ||||||||
市级 | 特等奖 | 48 | |||||||
一等奖 | 40 | ||||||||
二等奖 | 32 | ||||||||
三等奖 | 24 | ||||||||
优秀奖 | 8 | ||||||||
其他参与者 | 4 | ||||||||
校 级 文 艺 比 赛 | 校级 | 特等奖 | 40 | 团委 | |||||
一等奖 | 32 | ||||||||
二等奖 | 24 | ||||||||
三等奖 | 16 | ||||||||
优秀奖 | 4 | ||||||||
其他参与者 | 2 | ||||||||
4.体育竞技比赛类 | 校级 以上 体育 比赛 | 国 际 级 | 冠军 | 80 | 体育 教研室 | ||||
亚军 | 72 | ||||||||
季军 | 64 | ||||||||
前四至八名 | 56 | ||||||||
其他参与者 | 32 | ||||||||
国 家 级 | 冠军 | 72 | |||||||
亚军 | 64 | ||||||||
季军 | 56 | ||||||||
前四至八名 | 48 | ||||||||
其他参与者 | 16 | ||||||||
省级 | 冠军 | 56 | |||||||
亚军 | 48 |
| |||||||
季军 | 40 | ||||||||
前四至八名 | 32 | ||||||||
其他参与者 | 8 | ||||||||
市级 | 冠军 | 48 | |||||||
亚军 | 40 | ||||||||
季军 | 32 | ||||||||
前四至八名 | 24 | ||||||||
其他参与者 | 4 | ||||||||
校级各单项体育比赛 | 校级 | 冠军 | 40 | 体育 教研室 | |||||
亚军 | 32 | ||||||||
季军 | 24 | ||||||||
前四至八名 | 16 | ||||||||
其他参与者 | 2 | ||||||||
校运动代表队 | 校级 | 服役满2年/3年 | 24/32 | 体育 教研室 |
| ||||
注:1.各学院分团委依托PU平台开展相应活动,单次活动认定4-8个 学时,每学年48个学时封顶。 2.本办法未涉及到的事项,参照相关标准执行或提交校大学生素质 拓展学分认定工作小组讨论决定。 3.各类项目评定标准由各相关职业部门负责解释。 |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科技创新和就业创业大赛获奖学生奖励办法
为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激励我院学生在国际、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就业创业大赛中努力拼搏,为学院争光,特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
在由教育部、省教育厅举办或学院认可的国际、全国和全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就业创业大赛中获奖的我院学生。
二、奖励标准
(一)国际级大学生科技竞赛:
特等奖:4000元
一等奖:2000元
二等奖:1500元
三等奖:1000元
(二)国家级大学生科技竞赛:
特等奖:3000元
一等奖:1500元
二等奖:1000元
三等奖:600元
(三)省级大学生科技竞赛:
特等奖:1500
一等奖:600元
二等奖:400元
三等奖:200元
(四)部委、省级及以上学会举办的单科竞赛或比赛:
一等奖:300元
二等奖:200元
三等奖:100元
对于在一年内获得同类竞赛多个等级奖的学生,按最高等级奖奖励;企业举办的全国性单科竞赛或比赛的奖励参照“部委、省级及以上学会举办的单科竞赛或比赛”标准。
三、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